• 天美娱乐

  •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集团要闻 基层动态 媒体报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
    文章来源:媒体报道 2023.04.13

    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能力建设


    1.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

      (190)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  、赢得未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就要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 ;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 ;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就要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 ;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 ,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掌握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坚持实事求是

      (191)实事求是 ,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 ,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 、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用中国成语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作的高度概括。“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坚持实事求是 ,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坚持实事求是,基础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与党的群众路线相辅相成 ,在本质要求上完全统一 。一方面 ,实事求是是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通过“从群众中来”才能实现,只有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才能获得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决策。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又是在实践基础上改造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通过“到群众中去”才能实现,来自群众的正确意见和真理性认识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实际行动。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只有解放思想 ,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 ,才是真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永无止境 ,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 。在新时代征程上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在深入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增强本领 、提高能力。

      3.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192)我们党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 ,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 ,如果缺乏科学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 ,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 、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 ,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 、统揽全局 ,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要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 ,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 ,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

      历史思维能力,就是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 、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 。我们党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 ,一贯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要加强对历史的学习,深刻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总结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 、找准重点 、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要求我们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 、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要正确分析矛盾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克服极端化 、片面化,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 、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要求人们从根本上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 ,破除因循守旧 、思想僵化、形式主义和无所作为,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开拓新的方向 ,在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和创新。

      法治思维能力,就是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能力。提高法治思维能力 ,要求增强法治观念,尊崇和遵守宪法法律  ,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 、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 、作决策、办事情 ,自觉在法治轨道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 、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 ,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能力 。提高底线思维能力,要求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 ,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打有准备 、有把握之仗 ,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种风险我们都要防控 ,但重点要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这是我一直强调底线思维的根本含义。”

      4.保持战略定力

      (193)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当今时代风云变幻,机遇和挑战并存,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始终保持强大战略定力 ,在战略上判断准确、谋划科学、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会立于不败之地。缺乏足够战略定力,就容易出现心理上患得患失 、行动上犹豫不决、决策上摇摆不定,错失发展机遇 。

      保持战略定力,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路 、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要鲜明,态度要明确,不能有丝毫含糊 。在前进道路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 ,坚持独立自主,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保持战略定力 ,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后动 。大国治理强调政策的稳定性 、延续性,切不可朝令夕改 。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各种干扰所迷惑 ,从实际出发 ,以我为主 ,把握战略主动。

      保持战略定力 ,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要平心静气、静观其变,不要因一时一事或某些人、某些国家的言论而受到影响 ,更不能掉入别人故意设置的各种陷阱 ,破坏和平发展环境,耽误和平发展大局。要善于审时度势、内外兼顾、趋利避害,从形势和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方向、用好机遇 、创造条件、驾驭全局,做到“任凭风浪起 ,稳坐钓鱼船”。

      5.坚持问题导向

      (194)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 、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 ,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关键在善不善于发现问题。要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聚焦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全面把握 。原则问题要旗帜鲜明,发展问题要方向清晰 ,难点问题要明确回答,实际问题要重点解决 。

      发现问题是前提,能不能正确分析问题更见功力。要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楚哪些是体制机制弊端造成的问题,哪些是工作责任不落实造成的问题,哪些是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倾向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确有效破解问题的主攻方向 ,带动全局工作,推进事业全面发展。

      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要以解决问题为工作导向,瞄着问题去 ,追着问题走,善于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 。对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紧要问题 ,要科学统筹 、优先解决,确保取得实效。对一些带有共性、规律性的问题 ,要注意总结和反思,以利于更好前进。

      6.重视调查研究

      (195)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 、成事之道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 ,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 ,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 ,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要重点处理好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的关系。从客观实际出发,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进行一番交换 、比较、反复的工作 ,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 ,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 ,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开展调查研究 ,务求“深 、实、细、准  、效”。“深” ,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 ,善于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到田间、厂矿 、群众和社会各层面中去解决问题 。“实”,就是作风要实、轻车简从 ,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细” ,就是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入分析问题,掌握全面情况 。“准”,就是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 、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效”,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 ,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

      调查研究要制度化经常化。坚持和完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把调查研究贯穿决策的全过程,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 ,不仅要“身入”基层 ,更要“心到”基层,不能走马观花 、蜻蜓点水。要适应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 ,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 。过去常用的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的调研方式,在信息化时代依然是管用的,可以有选择地开展。

      7.发扬钉钉子精神

      (196)干事业好比钉钉子。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 ,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折腾、不反复,切实把工作干出成效来。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发扬钉钉子精神 ,就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好的蓝图 ,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干出来的都是实绩。当然,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认识和工作也要与时俱进,看准了的要及时调整和完善 ,但不要换一届领导就兜底翻 ,更不要为了显示所谓政绩去另搞一套。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正确处理大我和小我的关系 ,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 、个人利益的关系,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要抓实、再抓实 ,不抓实 ,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 ,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干事业不是做样子 ,不是做表面文章。任务一经确定,决不能搞一阵风、一下子 ,而是要发扬钉钉子精神 ,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积跬步以至千里。

      8.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197)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 ,既要抓住学习重点 ,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不断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培为政之本 。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学习党章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 。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从历史中得到启迪、得到定力 。这些既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做的基本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养。同时 ,还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结合工作需要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法律 、科技 、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 ,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担负着党和人民交付的重大职责,要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自觉学习、主动学习 、终身学习 。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 ,下真功夫 、苦功夫、细功夫,即使“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要坚持独立思考 ,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读书是学习 ,使用也是学习 ,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要通过学习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带着问题学 ,既向书本学习,又向实践学习;既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 ,也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 。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千万不能夸夸其谈 、陷于“客里空”。

      好学才能上进。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 ,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 、实践、再实践。全党要来一个大学习 ,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


    信息来源:共产党员网

    返回
  • XML地图